竹叶青的功效与作用 - 价格 - 茶、酒的食用方法及饮用禁忌
竹叶青是绿茶的一种,因为其清香可口,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,而且营养价值也比较高,适当饮用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,有清热解毒,消炎、化痰的作用,而且竹叶青富含的茶氨酸,能够兴奋交感神经,对于精神不振、易疲劳的人来说是有提神醒脑功效的,但要注意的是,尽量不要空腹喝竹叶青茶,容易出现头晕、心慌等不适症状。
适应症状
精神不振、易疲劳
中文名
竹叶青茶
分类
绿茶
分布区域
四川峨眉山
生长环境
海拔800~1200米处
价格
5000-10000元左右一斤
竹叶青也叫青叶甘露,主要产于四川省峨眉市,制作工艺是非常精细的,一般在清明前3-5天就会进行采摘,适当摊放后,在经过高温杀青、三炒三凉等步骤,最后进行烘焙即可。品质好的竹叶青茶叶是非常挺直的,泡出来的茶汤是黄绿色,味道清醇爽口,当然价格也会高一些,目前市面上的竹叶青价格在5000-10000元左右一斤,如果是特级的话,费用还会更高。
竹叶青的功效与作用
竹叶青茶可以生津止渴、利尿解毒,美容养颜、预防癌症、促进消化系统、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,滋味清醇爽口,饮后余香回甘,备受人们的喜欢。
杀菌
竹叶青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有消毒杀菌的效果,于细菌、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、将细菌杀死,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。
减肥
茶中的***、肌醇、叶酸、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,能调节脂肪代谢,增加肠道蠕动,排出废泄体,能起到减肥效果。
抗衰老
竹叶青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,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。经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。
防辐射
竹叶青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。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。
美容护肤
竹叶青茶有助于美容护肤。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,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,收敛毛孔,具有消毒、灭菌、抗皮肤老化,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。
利尿作用
竹叶青茶中的***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、用于治疗水肿、水滞瘤。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、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。
缓解疲劳
竹叶青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,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。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***可以**中枢神经、振奋精神。
护齿明目
竹叶青茶叶中含氟量较高,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,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,这对预防龋齿、护齿、坚齿,都是有益的;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,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。
改善消化
研究表明,竹叶青茶叶能够帮助改善肠胃消化不良,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,喝绿茶可减轻病况,促进肠胃更好的吸收。
除了泡茶以外,竹叶青还可以用于泡酒,加入陈皮、木香、檀香、砂仁等中药材,适量喝也是有一定养生功效的,对于咽喉炎、牙龈肿痛、口腔炎等常见疾病会有一定的治疗作用,对于压力大的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保健选择。
竹叶青的饮用禁忌
竹叶青[2]本身的营养价值高,喝茶已经成为现时代人群的一种习惯,所谓喝茶养生不是没有道理的,但是喝茶的禁忌也一定要清楚。
忌喝冷茶
竹叶青是食疗的佳品,但是,冷茶对身体有寒滞、聚痰的副作用。喝冷茶不仅不能清火化痰,反而会出现伤脾、胃和聚痰的情况。
忌喝新茶
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,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、醛类及醇类等物质,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**作用,易诱发胃病。所以新茶宜少喝,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。
忌喝头杯茶
由于竹叶青茶属于绿茶,绿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,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,所以头杯茶有过滤作用应弃之不喝。
忌饭后喝
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,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,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,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,甚至诱发贫血症。所以我们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再喝茶。
忌空腹喝
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,降低人体消化功能,加水吸收率高,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,引发头晕、心慌、手脚无力等症状。
竹叶青的冲泡方法
竹叶青茶有提神的效果,很适合上班族饮用还不会耽误工作效率,竹叶青茶的汤色黄绿清亮,叶底浅绿匀嫩,想要泡出茶香可以参考以下冲泡方法。
温杯
冲泡竹叶青茶,适合用透明的玻璃杯,先用热水烫洗一遍各个茶具,提高茶具的温度,以及保持茶具的洁净。然后投茶3-5g,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当的加量或者减量。
注水
泡竹叶青茶讲究水温,一般以控制在85度左右为宜,能使口感更好。竹叶青茶不耐泡,所以第一泡通常不需要洗茶,茶水比1:50左右,注水后浸泡1-2分钟即可嗅茶香、品茶味。
续水
沏泡竹叶青茶时医院人工受孕多少钱,注意不可加盖久闷,以免茶汤泡的过浓,喝多了影响胃液的分泌。每次喝到杯中还剩三分之一的茶水时,便可以重新加水冲泡,品质好的竹叶青茶可以续水三次左右。
参考资料
1.李奇穗.《浅谈洪雅县气候对竹叶青茶叶种植的影响》.农业技术与装备
[引用日期 2021-12-28]
2.段涛.《竹叶青茶加工工艺研究》.湖北农业科学
[引用日期 2021-12-28]
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,请点击右侧纠错
纠错